任重 | 论虚假诉讼:兼评我国第三人撤销诉讼实践

本文发表于《中国法学》2014年第6期,因篇幅限制,注释省略。作者身份信息为发文时信息。

 

 重: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内容提要  虚假诉讼法律成因及对策分析不仅对确定《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结果条件有决定意义,更对民事诉讼的体系结构调整有重要参考价值。以生效裁判对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构成的侵害为标准,法律意义上的虚假诉讼只存在于合同被撤销后虚假诉讼当事人回复所有权、协议不成时请求法院分割共有财产以及因虚假诉讼致使案外第三人无法另行诉讼三种情形。对民事裁判作用方式的误读、对另行起诉制度的忽视以及既判力制度的缺失构成虚假诉讼的根本法律成因,只有对以上问题作出实质回应,才能根本解决虚假诉讼问题。

关键词  虚假诉讼 第三人撤销诉讼 裁判作用方式  另行起诉 既判力

 

本文来源:中国法学

感谢阅读,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编辑部立场。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或在后台留言,我们都将会及时处理。

四川省经济法律研究会

★ 四川省一级学会 ★ 

★ 经济法律智库 ★

做有思想和有意义的学术

 

 

 

2023-06-04 23:00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